为什么植物被称为绿色水库(为什么植物被称为绿色水库呢)
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,不但能转化太阳能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物(森林每年提供28.3亿吨有机物,占陆地植物生产有机物总产量53亿吨的53. 4%),而且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,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,净化了环境,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。因此,生物学家说,“森林是地球之肺”。
森林自上而下分布着很多层次,有高高的乔木、低矮的灌木丛,还有覆盖在地表的草本植物。
当雨水降落时,森林一方面能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地面,还能防止水土流失,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。另一方面,林地土质疏松,林内枯枝落叶也能够保持水土,降低水流速度,雨水慢慢渗入地下,森林把大部分降水都保存起来,成为了一座座绿色水库。
森林中绿色植物通过气孔的蒸腾作用,提高大气的湿度,增加降雨量,维持生物圈中水分的平衡和稳定。森林经过几百年的生长、发育,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平衡系统。
茂密的森林具有高度的蓄水能力,还能够起到降低水流速度的作用。
森林为什么被誉为“绿色水库”?
森林中厚厚的落叶层,以及错综复杂的植物根系,组成了巨大的吸水网络,它能够储蓄雨水,调节气候。据测量,在雨季中,有森林的地区的地下蓄水量要比无森林地区多80倍!
大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,我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上曾经有4亿~5亿亩的原始森林,森林覆盖率达53%。那时的黄土高原,草木繁茂,鸟兽众多,黄河水清澈见底,两岸气候温和,物产丰富,因此,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。以后,由于历代人的砍伐,森林逐渐减少。现在,黄土高原只有3000万亩森林,覆盖率仅为3%,森林的大量消失,使黄河两岸经常发生自然灾害,每年有大量肥沃土壤从黄河中流走;泥沙淤积,使不少地区的河床高出地面,黄河、高原变黄了,大风吹起黄土,使天空也变黄了。历史事实说明,森林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。
森林遭到破坏,水土就会流失,这是因为,没有森林覆盖的高原,土壤便裸露在风雨之中。土地表面被雨水泡成烂泥稀浆,再经太阳暴晒,就会变硬、龟裂,被风刮走,再遇大雨又会被雨水冲走。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,土壤流失了,土地就会变成寸草不生的大沙漠。目前,世界上已经变成沙漠或正在变成沙漠的地区有2000万平方千米,约相当于两个加拿大国土的面积。由于森林一片片地消失,沙漠一块块出现,就像从地球的身体上一大块一大块地剥掉它的皮肉,地球上的耕地面积就会越来越少。
森林不但能保持水土,阻止水灾,也能阻止旱灾的发生。在雨水多的季节,森林地下积蓄了大量雨水,当天气干燥时,这些水又不断地通过植物的输导组织输送到叶面,向天空中蒸腾,形成水汽,水汽升上高空,遇到冷空气,就变成雨水落下来。因此,森林又被誉为“绿色水库”。
下列生态系统中被誉为“绿色水库”的是答案D
因为绿色植物能够涵养水源,保持水土,所以森林生态系统有着“绿色水库”之称。
森林为何称“绿色水库”?“天然林又称原始森林,经过上百年的生长、发育,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平衡环境,它一旦被破坏,很难再恢复元气。茂密的森林具有高度的蓄水、保持和降低径流流速的功能。这是人工林的功能替代不了的。”
“天然林自上而下分布的多层次性,使雨水经过灌丛疏林带时,会被截流一定流量;经过暗针叶林时,雨水会被截流5~10%;雨水每经过一层林地,就会被减少一定径流,当雨水流到山谷后,几乎就没有什么径流了。如果再加上各种水利枢纽工程的拦蓄水量和水库的分洪量,那么再大的洪水量也会大大减少。以四川西部、岷江上游为例,根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四川林科所在海拔3400米,坡度20°~30°,200年的云杉、冷杉林中多年定位测定研究结果表明:林冠和苔藓、枯枝落叶的最大拦蓄降水量为10~15毫米,0~100厘米深度土壤的拦蓄水量约为250~300毫米,这两项相加,则得有林地最大拦蓄水量为260~315毫米。另据测定,有林地较皆伐迹地(无林)可多拦蓄降雨径流量为150~200毫米。”1993年,马雪华多年的研究成果,被成都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用最新的森林火灾模拟方式再次论证,充分证实了绿色水库的独特功能。